http://shutu.icu/img/R.B/
从中国到红海
Romà Batlló i Sunyol,他单身,热爱旅行且从事摄影,是西班牙摄影协会创始人,部分旅行经历被记录在《业余爱好者的旅行摄影笔记》(1902 年)、《日本在眼前》(1904 年)、《从中国到红海:南亚航行的回忆:中国、缅甸、英属印度、爪哇、锡兰、亚丁、索艾岛》等书籍中,记录了他在亚洲、也门和夏威夷的旅行。20 世纪初Luis Tasso在巴塞罗那出版的书籍,其藏品在当时西班牙独一无二,展示了书中收集的中国照片。

封面
从中国到红海,南亚洲之旅回忆录,129 幅实景复制品,由R.B.先生在其近期前往东方国家的旅途中拍摄的快照组成

香港港口
自从英国人在中国帝国的这一地区定居以来,香港就具备了英国殖民地的所有特征,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入口处最为活跃的港口之一。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几乎涵盖了整个亚洲,其人口大约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即 3.82 亿居民,还有 3000 多万分布在帝国的附属国,而这些数据甚至还被认为低于实际情况。
本幅实景画呈现的正是香港港口,前景中看到的船只是所谓的 “sampán(舢板)” 之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尤其是在广州的中国人,完全以这种船为家。

香港港口
在香港,蒸汽船在绕过一处如真正迷宫般的岛屿区域后抛锚停靠,人们可能会瞬间以为女性彻底解放的时代已然到来,且带来了极致的影响;因为是女船夫们提供靠岸服务,她们面带微笑,给旅客带来十分愉悦的感受。然而,这种纯属虚幻的女性解放,会随着海上运输的结束而终止;因为旅客一到陆地,大多数情况下是男船夫们接管此事,他们互相之间用挑衅的呼喊争抢,要负责运送旅客及其行李,这常常在码头引发纠纷,而警察往往需要出面处理这些纠纷。
我们所提及的女船夫,是在香港能看到的最有趣的中国女性:她们身材苗条,神态活泼,头发乌黑亮丽,而且她们的脚不像内地女性的脚那样是畸形的。港口总是一片热闹景象,这主要归因于它的商业性质;港口总是挤满了各种各样的船只、中式小艇和舢板,且不说还有持续不断抵达的满载乘客的蒸汽船;而它们所呈现的景象,吸引并让外国人颇感愉悦。

香港港口
在大清帝国的航海者中,最常用的船型之一就是所谓的 “junco(舢板)”,在当前香港港口的景象中就能看到这种船。它们的尺寸足够大,足以进行漫长且危险的航行,当有需要时,本土船员就在这些船上忍受汹涌波涛的严酷。
这种船和第 1 号版画中看到的船,是小型船只里最常见的。

香港风光
香港是中国南海岸的一座岛屿,人口十分稠密,大约有 242,960 名居民。它的地形起伏很大;到处都能看到花岗岩岩石、山峦和山谷;有几条小溪流经,且被小岛和暗礁环绕。在英国人在那里定居之前,那里只有简陋的村庄,如今则被漂亮的小镇和高处的宏伟房屋所取代,在那里能看到一整座现代化城市、雅致的别墅和不错的酒店,具备欧洲人所能期望的一切舒适条件。空气纯净得无可挑剔,还能欣赏到令人愉悦的中国南海那湛蓝海水的景色。道路很多,适合散步、骑马,还有许多花园,为风景之美增色不少。城市里总是一片热闹景象,而且由于街道是斜坡路,使用马车并不容易;但即便如此,仍能看到很多马车,不过更常见的是使用人力车,拉人力车以及拉黄包车(jinrikishas)的是健壮的男子。
在码头沿线有大型建筑,其中很多是主要商行的仓库,而在北部能看到一片广阔的海湾。这座岛屿本质上是商业性的,因为很大一部分居民从事贸易。
就气候而言,过去曾认为这座岛屿非常不卫生;但这部分是由于与地理位置无关的原因造成的;因为通过铺设水管,引入了充足的水源,大量蚊子,也就是它的主要祸害,已经消失了。毫无疑问,在某些时期,它会遭受可怕的台风的影响,这些毁灭性的风暴会不时地席卷海岸,时间在七月到十月之间,不过更有可能发生在九月的秋分前后。通常,它们在海南岛或菲律宾附近形成,然后向北移动。幸运的是,这些台风在海上会失去大部分力量,在那里,它们的运行规律尽人皆知,因此航海者会采取预防措施,几乎总是能凭借熟练的驾船技术避开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很少会造成重大破坏,除非是那些可怕的台风,比如摧毁了许多房屋、拔起了很多橡胶树的台风。人们记得,在 1862 年 8 月,有多达三万名居民因一场可怕的飓风丧生,而这些地区在 1874 年 9 月又再次遭受了同样的灾难。

香港银行
在有重要欧洲元素的中国城市里,有一流的银行,在十八个省份都设有分行;这些大型机构相互支持,提供完美的保障,并且运营完全规范。此外,几乎每条街上都有兑换铜钱的地方:铜钱是一种圆形的小硬币,材质为铜,中心有一个方形的孔,上面有皇帝在位期间铸造的文字。在康熙年间,一千枚串起来的铜钱构成一吊;但后来决定将这种货币的价值翻倍,这样每吊就相当于五百枚铜钱。之后,政府铸造了更大一点的新钱币,将其价值定为二十枚铜钱,从那时起,五十枚就代表一吊。

香港文武庙
这座寺庙并非以其奢华和宏伟著称;但它周边洋溢的热闹氛围,是香港这座城市的典型细节,该寺庙就坐落于香港的一条中心街道。那种持续不断的喧闹,要归因于在那里设立的一个售卖各类商品、尤其是水果的集市,而且,和所有这些小型交易中心一样,它有着吸引并让人群感兴趣的特质。

香港公共花园
在这座岛上有一座花园,虽说它是公共的,但属于一位名叫马奎斯先生的葡萄牙人。这座被称为科莫恩的花园很有名,有着在中国制造的、覆盖着树荫的美丽林荫道,在那里还可以参观一个洞穴,著名诗人喜欢在那里远离喧嚣,创作他那无与伦比的《卢西亚德》。洞穴的墙壁上刻着这位不朽诗人的不同诗篇,还有一位诗人兼花园爱好者创作的几句法语诗句。这座花园本身以其美丽的植物和稀有的花卉而引人注目。

香港太平山缆车
香港被一座名为太平山(Pico Victoria)的山俯瞰着,对游客来说,它是一个绝佳的游览点。可以乘坐平坦的山地缆车登上山顶,从山顶能欣赏到非常迷人的景色,因为从那里可以看到港口以及周围岛屿的全貌,这样的视角是最快捷的。要登上这座山,必须使用缆车或在黄种人聚居地很常见的人力车,因为由于坡度很大,无法使用马车,这种交通工具对于到达山顶来说是无用的。

香港太平山
在本幅实景画中,我们呈现了游客从这座壮丽山坡的各处都能看到的壮丽全景中的另一处景致。高处纯净的环境,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开阔的地平线,引领心灵进入愉悦的沉思;还有大自然的宏伟,其中繁茂的植被和深渊比比皆是,这些都让太平山始终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香港太平山
在那个国家,人们对大自然这一馈赠的重视程度十分显著;这种重视体现在对其精心极致的呵护上。那里的道路,宽窄适宜,没有任何阻碍通行的东西;道路状况极佳且维护得非常好,看起来更像是真正的人行道。在山顶上,修建了一片广阔的平台。在平台旁边,还建了一家条件相当不错的酒店,足以满足最挑剔的游客。鉴于这些情况,太平山自然会吸引来自各国的本地人和外国人前来游览。

广州的一条街道
广州的街道,首先是因其美妙的名字而引人注目,值得记住其中一些,比如爱街、无瑕正直街、永恒纯洁街、童贞街等等。中国人本质上是务实、冷静且重商的,他们的房屋通常是商铺,一层用作店铺,上面几层住人。所有这些街道总是挤满了无数带顶的摊位和商铺,以至于行人几乎无法通行,尤其是在集市日和洪水期间。由于从屋顶落下的雨水以及到处流淌的脏水,这些街道的地面总是湿滑的。此外,几乎所有的街道都狭窄、干燥,或者有黄种人特有的难闻气味,这种气味完全是东方 levant(可能指 “黎凡特” 地区风格等,结合语境意译)的味道。可以说,那些不是出生、成长或至少长期居住在那里的人,会觉得这种气味是贫困和肮脏的典型代表。
版画中呈现的街道位于城市中心之外,与城内街道的总体类型有很大不同,因为它没那么拥挤,更整洁,也更干净。城内的街道要狭窄得多、脏得多,而且挂满了数量极多的纸板,造成了相当的昏暗。

广州花塔
对于尚不了解中国建筑的旅行者来说,所谓花塔的建筑因其外形的吸引力而必定会很有趣,但当人们的目光熟悉了其他许多与我们这里呈现的类似的重复样式后,这种吸引力就不复存在了。另一方面,它的位置赋予了它醒目且富有画意的特点,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印象。

广州贡院
离开广州前,一定要去参观著名的广雅书院,候选官员们在此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第二级考试)。被录取的学生之后会前往北京参加最终的科举考试。考生们待的号舍,时长为三天三夜,每间仅长两米多、宽一米多;它们沿着一条极长的过道排列,从远处看就像营房。据说,主考官的公文箱会被送到中央的一个大厅,供教授们使用。对于考生来说,最大的困难似乎不在于对考试科目的知识掌握,而在于用官方语言书写的七千到一万两千个汉字。
中国文字纯粹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构成它的字符不是对应声音(像我们的文字那样),而是对应概念,即对事物的呈现以及思维的组合。由此产生的第一个不便之处在于,书面语言和口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在某种程度上是道德和物质上的鸿沟,二者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两种体系:书面语会引发可怕的复杂情况,需要惊人的记忆力付出,而口语则只受听觉和发音问题的制约。

广州孔庙
这座庙宇破败的状态以及完全缺乏维护的情况,会让人对中国在历经多个世纪后对其伟大倡导者的重视程度产生不好的印象,不过要是知道即便现在,他的后代仍是唯一拥有世袭贵族头衔的人,这就表明人们对他的缅怀仍有特殊的眷顾。孔夫子(Confucius)生活了四个半世纪才去世,此后帝国全力改革,满足于纠正习俗。之后他游历中国并收获了大量信徒,鲁国首相季孙氏最先践行他的学说,这让季孙氏不悦,孔夫子只好重新开始漂泊的生活。他写了好几部著作,其中有《书经》以及最重要的典籍,还有一部鲁国的编年史。

广州的一条街道
由于广州的街道非常狭窄,人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最常用的交通方式是图中所示的令人愉快的人力轿。
这种轿子通常由两个人抬,他们用长杆支撑轿子;但如果乘坐的人较重或者要走的路较长,就会再雇一个人在前面领路,根据路况减缓速度。由于这些轿子取代了广场上的马车,轿夫们应被视为车夫,而车夫们总是找借口挑起争端,以便在该给报酬的时候漫天要价。

上海的单人轮车
上海的单人轮车(用于载人)。在这座城市的各类交通工具中,最常用的是单人轮车,车轮总是置于车辆中央且稍靠前的位置;车夫坐在后面,车厢右侧坐一人,左侧坐一人。通常行程较短,但有时会持续几个小时,这样旅途就会相当难受,尤其是天冷的时候。事实上,这类交通工具只有老百姓会使用。

上海运河
上海的这条运河 —— 真的很美妙,它通向城市,城市建在古老的河岸峭壁上,河岸已变得如牛奶般,其水位在几个世纪的变迁中大幅下降 —— 宛如绿色的珍珠或黄金之山,构成了风景的最后一层,是值得向游客推荐的景点。古董商应该去参观已沦为废墟堆的明墓,以及 Koung-Yang 的石窟,在那里可以看到雕塑残片,其中一些是 secular(此处可能指 “长期存在的” 等,结合语境意译)的,还能观赏到各种奇异动物的形象,其中一些仍保持直立,还有倒塌的纪念碑和方尖碑。从南京开始,河流沿岸的岛屿增多,河岸出现岬角。

上海德国沉船遇难者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既简洁又宏伟,理所应当地吸引着路人的注意,它矗立在宏伟的外滩(The Bund)上,旨在缅怀一艘德国船的乘客,该船在黄浦江入口处失事,那些不幸的遇难者葬身于此。居住在该国的德国侨民为纪念这场如此惨痛的灾难,为同胞们立起了这座永久的纪念碑。

上海奥古斯特・雷蒙德・马奎里纪念碑
游客在上海下船时获得的印象是最令人愉悦的之一,这得益于周围非凡的活力,以及来自各国的旅行者、人物和港口所形成的美妙融合。很快,人们就会置身于最热闹、最具画意的街道之一:它叫外滩(The Bund),拥有宏伟的建筑,其中也不乏纪念碑。在这些之中,我们在本幅实景画中呈现了献给奥古斯特・雷蒙德・马奎里的那座。

上海的一条街道
在这座重要城市的所有区域中,保存最好的街区是包含茶馆的那个,还有一系列建在池塘中央平台上的亭子,它们通过 X 形的小桥与陆地相连。其宝塔式的屋顶和欢快的外观很吸引人,因此这里是优雅的中国人以及一些不嫌弃参与该国年轻人特有乐趣的欧洲人的聚会之地。
. Shanghai_1_fd75fd121db75928efb6a69e444328dd.jpg)
德化钱业会馆
参观德化钱业会馆时,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天气、花园和剧院之美;如果有人在里面待上几天,会发现看到的所有景象都能让人愉悦至少一个月。中国建筑中最精美的纪念碑就位于其围墙之外。要到达德化钱业会馆,需穿过一条长长的石灰质街道,街道夹在高耸的墙壁之间,直到抵达一个大广场,从那里可以看到眼前延伸开的、带有寺庙的壮丽景色,本幅画呈现的就是其中一部分。
. Shanghai_1_85acb9f1d876e460128bf28fcdac2d50.jpg)
德化钱业会馆
前一幅实景画展现的地方的另一个方面,我们在本幅中呈现,尽管它的缺陷值得特别关注,因为它处于我们所说的建筑部分,尽管它几乎没有先例,但仍成功营造出如此复杂的艺术感觉。凉亭和附属建筑的简洁与朴素确实具有东方风格的典型特征。
继这个满是树木的地方之后,是一个通道,就像这里一样,艺术化地再现了大自然本身通过不断扩大的空间以及画家可利用的有限手段所能呈现的一切。
. Shanghai_1_472c2bd153651df3877daf64e9efd9b5.jpg)
德化钱业会馆
建筑、装饰和家具的融合所产生的庄严感,无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进入,人们就会被其布局之美、比例之协调以及与空间的适配性所打动,这与我们在欧洲所习惯的完全不同。它的尺寸很大,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的过渡很有规律,一直延伸到一个被称为 “沙龙特别室” 的地方,它占据了建筑的整个宽度,与花园相邻,从那里可以看到最迷人的景色。整个地方都充满了对奢华的热爱,这种奢华不是通过对黄金和宝石的滥用体现,而是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和对装饰品的品味体现,其中有一些非常珍贵的物品,唤起了人们对遥远国度的兴趣。中国人的品味,在他们的纪念碑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野蛮的,但在这里,人们必须承认它是优雅的,尽管有些奇特。天花板上的装饰、镀金的木材、装饰性的绘画、丝绸窗帘、带有流苏的地毯,所有这些都共同营造出一种高贵和迷人的效果。至于座位,它们是低矮的凳子,配有垫子,方便人们以符合当地习俗的方式就座。
. Shanghai_1_c98c7b22f609993358af9d30d9371fa2.jpg)
德化钱业会馆戏台
在一个宽敞的院子里,有一座复杂的建筑,包含一个剧院,带有黄种人种族特有的轻微且独特的倾斜度和高度。剧院的天花板似乎只是被简单地粉刷和镶板装饰。一个画廊将为相应的观众席提供座位,该座位席建在建筑的一侧,我们称之为特别沙龙,除了提供一个稍微升高的圆形场地,其作用无非是让观众尽可能舒适地欣赏中国戏剧。

上海豫园茶楼
上海的一家茶馆。对于到茶馆的顾客,会立刻给他们上一杯茶,这是好客的象征;在又喝了三四杯、由一个一直沉默且不动的仆人端上来之后,访客就可以点任何需要的东西了。中国的茶馆和法国的咖啡馆、烟草店一样多;它们有不同的类别,主要区别在于家具的精美程度和提供的服务,因此,在外观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内部设施的不同使得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只花少量的钱,或者花较多的钱来享受这种乐趣,这通常会导致,结果就是,在珍贵的访客中时间被大量消耗。富有的茶客和偶尔的顾客会受到不同的对待,前者会有殷勤的服务,后者则不然,因此,在高档茶馆里很少能遇到体力劳动者或手艺人。在大茶馆里,有一个非常大的操作间,里面配备了大锅炉、精致的茶壶和几个保持水沸腾的炉子。操作间上方有一个很奇特的计时装置,不妨称之为计时工具,它由一根带有等距标记的大香组成,这样香的燃烧进度就能显示时间的流逝。

上海康明寺
上海的康明寺,供奉佛陀,建于嘉庆三十六年,最近,现任皇帝下令对其进行多处修缮。寺内有各种雕像,既有青铜的也有木质的,还有瓷器制品、乐器以及出自当时最优秀艺术家之手的功德画。

上海街头说书人
在广州和香港之间运营的蒸汽船,在香港(欧洲游客会惊讶地发现那里有带电梯和电灯的酒店),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就是管理方总是希望为公众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为此安排了一些人,他们的任务是在晚餐时给三等舱乘客讲历史或趣闻,唯一的目的是不打扰一等舱的乘客。中国人身上总能找到一些孩子气的东西,他们能用童话故事让他们开心。用这种天真的手段,避免了那些坐头等舱的人被可能制造噪音的故事打扰,而且有时还能成功逗乐所有乘客。

上海街头独轮车
这种交通工具的简单图形呈现,就足以让人清楚它的落后和不便。如今,欧洲文明的成果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自由传播,而它却属于众多即将消失的传统惯例,因为这片土地长期以来对普遍的进步反应迟缓。
一眼就能看出,这里印的这种车,对车夫来说需要很好的手腕和平衡感,对乘坐的人来说则需要耐心和坚强的神经。
在本系列的其他照片中,我们会介绍中国人使用的各种交通方式,这些方式肯定会被认为比人们原本被迫选择的更有利。

上海龙华塔
在安河(An Ho)与天津之间航行的蒸汽船停靠的地方,有一座令人愉快的宝塔,它矗立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完全摆脱了人工和常规的束缚。它的造型非常独特,值得一看,因为它建在一个几乎无法到达的地方,从那里可以欣赏到最迷人的景色。要到达那里,必须下到河边,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岩石从悬崖上突兀地伸出来,脚下就是深渊。
这座无法到达的宝塔位于中国的古老首都南京,它的存在让人想起在这座著名城市和天津之间进行的血腥战斗。

天津的一条街道
天津城,其城墙因欧洲最近的战争即将被拆除,如今对外国人开放。城里有很多欧洲人,他们来此从事与当地丰富资源相关的贸易。这里充满活力:到处是仓库、商铺和供商人居住的房屋,街上挤满了本地人和外国人。这座城市布局与中国其他城市相似:狭窄的街道,两侧是简陋房屋,底层为商铺,上层是住所。多数居民从事体力劳动,或在街上闲逛,靠零工或乞讨维生,也有小商贩。城里有不少法国人,住在 “法郎街区”,那里街道宽敞,有漂亮房屋,还有卖糕点、杂货等的商店,和欧洲的很像。

天津的一条街道
我们选本幅实景画的主题,是因为它是条普通街道,无特别装饰,却能让我们了解这个国家的日常景象,这里国际关系日益发展,不断进步的文明正施加影响与普遍法则,尽管仍有阻碍与不足。
这幅版画呈现的细节很典型,能让我们尽可能完整了解这一片段,从而印证我们之前的观点,总体而言,给我们的印象符合预期。

天津大运河
大运河不仅是重要的航运通道,以其卓越的实用性和便利性著称,也应被视为一位皇帝的伟大工程。它的修建并非出于军事防御,而是为了促进国家内部的商业流通,将南方的财富运往北方,满足京城需求。运河对社会生活影响深远,尤其对家庭福祉意义重大,沿岸城镇因运河而繁荣,人口通过运河流动,也带来了文化交流。过去,运河的管理严格,船夫需遵守规定,航行全程耗时约四十天,有三个关卡收税。运河的修建历程漫长,最初是为连接主要河流,后来不断拓展,成为重要交通干线。不过,近代以来,铁路等新交通方式出现,运河运输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有部分路段在使用,比如从北京到天津的航线。

天津运河上浮桥
之前版画给出的说明里,有不少能了解大运河相对重要性、走向以及我们要再次呈现其风貌相关的信息,借此来展示众多由竹子或芦苇搭建、跨度较大的浮桥中的一座,这类桥虽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度上远不及欧式桥,但其通行的实用价值很明显,不过遇到现代工程技术的船通行时,就得费力去打开让船过,而且桥的拱架很脆弱、高度有限。等中国的交通工具全面向欧洲看齐,大运河的航运得完全高效起来,那时桥的拱架会成为它最美的装饰之一。
CHINA - El Tsuong-li-Yamen. Tientsin_1_9aa6734ed2ddd6e77a0112cbc01663bd.jpg)
总理衙门
因为条约规定,欧洲的大臣们,或者至少其中一些,得常驻北京,又因为需要设立一个处理由此类情况引发事务的机构,中国政府没选六大臣中的一个,而是倾向于设立一个所谓的总理衙门,这个机构配得上它的名号。它的办公地点离城有段距离,是栋独立建筑,叫 “总署”,建得很坚固。从这个小亭子出发,有一条 30 英尺长、20 英尺宽的走廊,常用来提供茶点。由会长和十个人组成委员会,其中两到三人轮流,每天负责接待前来的大臣或翻译。不过,这个衙门作为建筑,没法和北京真正的大臣衙门比,更别说和欧洲接待大使的华丽大厅比了。

天津天津敕建大王庙
在中国很多城市,公共道路上的一些牌坊很吸引外国人注意,它们的主要目的是纪念被认为值得世代铭记的事。牌坊的建造通常更注重美观而非坚固,一般是彩绘得色彩鲜艳的木造,盖着彩色瓦片。所以,它不是坚固的纪念碑,而是较轻便的建筑,如果要达到目的,需要定期且必不可少的修缮。

天津天后宫
天津的寺庙有最丰富的装饰:珍贵木材、大理石、镀金以及艺术雕塑。最华丽色彩的横梁,以龙头和各种动物头像、鱼鸟造型为装饰;还有造型奇特的灯悬挂着,院子里也都有祭坛。花园用岩石装饰,有人工洞穴、带石桥的池塘、金鱼、花卉和鸟。这些都能在天后宫里看到。

天津街头马车
中国的车或小马车是一种两侧敞开的箱子样的车,架在一根装在两个很结实的大轮子上的木轴上。这种大马车的形状非常过时且可笑。
有很多种车:亲王和大臣的车,以及出租的车。前者用绿色布料覆盖,车轴和杆子漆成红色;轮子很靠后;车辕用黄布盖着,车夫总是步行。大臣或有钱人家的车,通常用蓝色布料覆盖,有遮阳篷,车夫很少坐在座位上,出于对乘车者的尊重。出租的车,极其简陋,但好好付钱的话,能有辆挺方便的:骡子、小马或驴,是拉这些车的合适牲畜。

天津鼓楼
它高 99 英尺,边长至少也有 99 英尺,用砖砌到上层,上层为木质结构。过去在元朝统治时期,它被称为 “谯楼”,由修建它的 T’sé-chouang 命名;那时内部有四个青铜壶,用于计时,壶底有个小开口,水一滴滴流出,壶里的水逐渐减少,水位的逐步下降能显示时间。如今这些壶还在,但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慢慢燃烧的香,香的长度逐渐缩短,也能同样标记时间的流逝。在这座建筑上层的中央有一面巨大的鼓,每当计时装置报时,就会敲响这面鼓。

人力轿
南方城市里到处都是轻便且不贵的人力轿;北京也有,长途游览时会用由两个轿夫、一前一后抬着的轿子。亲王和大臣坐轿子,有四个轿夫;轿子会根据乘坐者的等级漆成绿色或蓝色。大臣、首席秘书和主教有轿子,但通常满足于马车或骡车。可以租带轿夫的轿子,价格不高,但长途旅行最好用由人抬的轿子,得有领航员和舵手。山路里用更小的轿子,强壮的挑夫能快速且低价地抬着走。总之,在中国北方,轿子,也就是这样的(人力轿),是一种交通工具,因为很少有更实用的。

中国船
北京周边有很多可通航的河流与运河。客运船有顶,但不太舒服;船头有一块六英尺长的前甲板,得站着,还有一块半卧的地方,能躺在放行李的木板上;船尾有船员做饭的角落,至于乘客,就尽量找地方待着。

天津的一处墓地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一片广袤的墓地。只要参观过就能轻易理解,因为在城市周边,总会频繁碰到一些场地,那里隆起的土堆其实就是坟墓,因为深度只有几厘米,每个土堆上都有个墓碑,常因时间、雨水和风吹而暴露;而且常见的是,如本版画所示,墓碑倾斜,随时可能倒下。只有拥有自己土地的家庭才能让亲人的遗骸免遭这样的亵渎,因为这种情况下,安葬会在自家土地上进行。

烟台沙滩酒店
欧洲人不断涌入帝国最繁华的首都,自然带来了宏伟酒店的兴建,为他们提供在各自国家习以为常的舒适。在这些酒店中,就有芝罘的海滨酒店,其面向大海的壮丽露台被本版画呈现。它的位置和宜人的气候使其非常适合避暑,这一情况吸引了附近城市的主要家庭,使其成为在炎热季节里,人们愉快社交、度过时光的城市景点和聚会场所。

中国三等火车
在大清帝国乘坐二等或三等火车旅行,尤其是夏天,一点都不愉快。乘客们挤在一起,没有座位,没有通风,也没有水,只能在硬木板上或脏地板上找地方坐。车厢里温度很高,空气污浊,气味难闻,简直可以说是在恶劣条件下旅行。公司不对可能发生的抢劫负责,而且经常有必要给每个官员一点钱,好让他们履行职责。
需要说明的是,三等车厢完全敞露,没有座位、垫子、毯子或任何东西;所以被迫乘坐的人得耐心忍受天气的恶劣。
只有头等舱的特权乘客才能免受这种不便,不过外国人通常更喜欢他们本国的旅行方式。

北京崇文门大街
除了大清门,还有另外两个门通向位于皇宫前的南城。想象一下,有一条主路,虽然不总是畅通,但因为大量的行人和车辆,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条街宽约三十米,非常壮观,中间是皇帝的专用道,两边是辅路,供普通人通行。从大清门,也就是皇城的大门,有六条主要街道,其中一条向北一直延伸到城市中心,长约六公里,是最大的交通要道。
可以理解,在城市的这部分,居民的健康状况比在中国其他人口稠密、房屋拥挤且大部分街道曲折的地方要好;但它也有不少于 7500 条小巷,从东到西穿过城市,这就是所谓的皇帝街。
CHINA - Puerta Hatamen (murallas). Pekin_1_c51f6d38176e1135282e0fbdb773cf27.jpg)
哈德门(城墙)
内城有九个门:北门叫 “安定门”,每个门旁边都有一个半月形的建筑,包括一堵高高的土墙,有几个用于车辆的通道和两边的人行道。战时,这些防御工事会用巨大的铁门关闭,这铁门隐藏在建筑里,就像断头台的铡刀。显然,在建造这些防御工事的时代,它们应该是很坚固的,但现在它们不能对任何敌人构成严重障碍,因为一些炮弹就足以把它们炸飞,欧洲人在上次战争中就证明了这一点。

雍和宫外
没有哪个民族离开寺庙的场景不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特有的习俗。抛开区分每个民族的不同程度的宗教虔诚以及背后的原则,我们不能不感受到人类对装饰的天生热爱,甚至在最早的认知里,从婴儿时期到坟墓都伴随着这种热爱。所以我们试图找到合适的理由来解释我们寺庙的装饰,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哪怕是最小的细节,都要为其辩护。
离开北京喇嘛庙的场景是美丽和优雅的体现,当没有其他动机时,其根源在于天生的审美感,这种审美感也被教育的准则很好地培养了。

雍和宫牌坊
这座喇嘛庙位于皇城,在天主教机构 “西什库” 的北部,非常古老,是在明朝时建造的,当时有不同的名字;但康熙皇帝在他统治的第四年对其进行了重建,称之为 “雍和宫”。许多由皇帝供养的喇嘛侍奉这座华丽的宝塔。院子里铺着大理石,有三座宏伟的纪念碑,其中一座有著名的 “佛” 雕像,据说很灵验。根据传统,这座木质的大型雕像来自西方,在它出现的时候就到了这里。

雍和宫
前面提到的佛像,建于后周(Theou)王朝的广顺十二年。波斯国王送了一个复制品,取名 “Jo-hé-siang”,意为 “自生自走”。它曾覆盖着一种红色清漆,颜色会随时间变化,每天仍会被供奉,但皇帝下令对其进行了全面装饰。这些细节表明其有 2710 年的历史,足以证明其在中国的崇高地位。
传说它在承德的宝塔里存放了约三个世纪后,自行移动,经过三个地方,最后到了北京,被安置在长安的宝塔里,后来又到了皇宫;但后来被宣布为偶像,被移走,直到再次被供奉,才又回到宝塔。它的一只手朝天,另一只手向地倾斜。这是一尊非常受尊崇的像,连皇帝也敬重它。

雍和宫御碑亭
这座寺庙所属的佛教僧侣,形成了一种类似修道院的机构,坚守着对印度本土神祇崇拜者所特有的模糊原则。事实上,这种宗教在发源地的纯粹哲学和道德准则,在中国传播时堕落成了迷信,其信徒的行为与最初的教义相去甚远,只剩下对长辈的尊重和对死者的崇敬,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大清帝国的臣民中,这种情感因虔诚而有所减少。
喇嘛们利用并煽动迷信,从事巫术,为了引起敬畏,使用的手段甚至很机械,其幼稚的粗陋之处却让不幸的民众着迷,民众将崇高的永恒追求与物种的卑劣本能混为一谈。

皇城的护城河与城墙
北京中心是皇帝的皇城,有他的宫殿、接见厅和私人住所。南北长 1066 米,东西宽 786 米,周围有 22 英尺高的加固墙,还有一条 20 英尺深、注满水的护城河。外墙和内墙之间有一条马道和人行道。进入后,首先看到的是被称为 “天安门” 的宏伟牌楼,然后是 “端门”;再往后是 “午门”,有五个通道,中间的是皇帝专用,两边的供王公贵族和大臣使用。穿过 “午门”,是一个大院子,左边是 “太庙”(皇家祖庙),右边是 “社稷坛”(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地方)。接着进入 “太和门”,门内是 “太和殿”,皇帝在此接见群臣,其装饰极为华丽。之后是 “中和殿”,皇帝在此休息,然后是 “保和殿”,用作殿试考场,之后是皇帝的私人住所,最后是 “坤宁门” 和 “御花园”。

大高玄殿
如果观察者站在宫殿的东北角,沿着直线,穿过护城河后,会看到一座庄严的宝塔,覆盖着黄色瓦片,门廊气势恢宏。这是明朝嘉靖皇帝建造的大高玄殿,后来的皇帝又对其进行了一些装饰。入口处有两座建筑,建筑风格奇特:由四到五个黄色屋顶相互叠加组成。

大高玄殿
这座宝塔里没有和尚或喇嘛;后者会在特定日子陪同皇帝前来,根据需要祈求降雨、降雪或好天气。他们就这样完成了向神明祈求世俗恩惠的特殊使命,中国人和其他人一样,对这些恩惠极为热衷,让所有活动都围绕这些,即使是那些看似应更超脱世俗利益的神秘灵魂的活动。
在这座寺庙里,人们供奉 “佛”,并为其举行各种祭祀仪式。

煤山
从皇宫北门出来,会遇到一座为皇帝保留的、覆盖着植被的山,叫煤山(Me-chan),据说是为了防范可能的煤炭短缺而堆积的。这座山高约 210 英尺,周长 1150 米。山顶有座叫 “亭” 的宫殿,从那里有一条路通向山脚下的五个亭子,这些亭子是明朝皇帝下令建造的。中间的亭子最高,供王公贵族使用,屋顶覆盖着黄蓝相间的瓦片,颜色黄蓝交织。每个亭子都建在高处,所以山形成了五个满是树木的高地。

北京的一条街道
北京的大多数街道都不宽;小贩、布料和玩具等物品的制造商,经警方许可,在街道两侧搭起帐篷,这些帐篷逐渐变成棚屋,阻碍了交通;但当皇帝要经过时,一切都会消失,之后又能重新搭建。街道中间有流浪狗、猪和鸡,还有鸽子等,有时还有猛禽,在助手帮助下,会从肉摊啄走肉块,甚至从买主手中抢走。
_1_99b2f8447b4bb0e2973d97b08d6c8991.jpg)
钟楼
宣化有很多宫殿,都有大房间,存放着守城武器,还有很多酒馆。街道很直,能看到对面尽头,晚上从八点到凌晨三点,城门关闭,市民不得进出。宣化中心有一座大钟楼,里面有一口钟,晚上敲响报时,凌晨三点又敲响,之后城门打开。这座塔附近还有一座 1717 年建的塔,里面有一个精致的水钟,由四层组成,通过液体流动精准报时。

黄寺
黄寺完全建成后,交给了供奉佛像的喇嘛。前面有两座皇家亭子,后来主建筑被装饰,用来给来朝见皇帝并献礼的蒙古王公居住。如今,这座宝塔的这部分几乎没有其他用途。黄寺是铸造镀金青铜佛像的地方,这些佛像被蒙古和西藏的神职人员购买;最终在那里铸造了一尊超过七米高的巨大佛像,佛像被拆成零件,用骆驼运到北京途中的一座寺庙;一位蒙古王公为这些费用支付了约五百万法郎。

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西南,是一个周长约 5750 米的广阔区域;南边是城市的墙,有三个大门,东边和西边只有一个入口,北边的墙呈半圆形且有开口。这座寺庙由明朝永乐皇帝于 1420 年建造。起初在那里祭祀天地,但很快只祭祀上天了。乾隆皇帝在他统治的第八年对其进行了装饰和修复。

天坛
几年前,花点小钱就能进入寺庙内部,现在不让进了,即使付钱也不行。有三个白色大理石平台,有十八级台阶和铺着石板的圆形区域,第一个长 250 英尺,第二个 232 英尺,第三个 70 英尺。主殿很大,圆形,有三个叠层的白色瓷砖屋顶,顶部有一个金顶,底部直径 70 英尺。有七根巨大的柱子,像梁一样彩绘,但没有屋顶。皇帝的宝座在中间,没有神像;但需要举行仪式时,会把 “天” 的牌位从其他地方搬来。

孔庙
中国没有哪个城市没有文学或知识之庙,用于供奉孔子。北京那座祭祀他的庙非常大。最大的那个有顶,还有一张用 lacca(可能指漆器类)装饰的桌子,上面用金字刻着 “天下文官主,历代帝王师”。代表这位伟大哲学家的牌位,放在一个有盖的祭坛里,祭坛前有一张长桌,上面有香炉、两支蜡烛,还有写有他名字的牌位,位于城市北部。

孔庙的牌坊
在这座庙的院子里,可以看到几块刻有文字的石头,上面有北京历任皇帝写的赞词。这些又长又窄的石头,在庙门右侧,门前有一座宏伟的石牌坊。此外,内部显得相当破败,这让日本游客非常惊讶,他们很难理解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在首都受到的尊崇竟不如日本的任何一个小镇。

大钟寺
这座庙的特别之处在于其著名的巨大铜钟,重量和体积都很大。中国人认为它有神圣的使命,确信它能让人更容易知晓某些事情;为此,也为了拥有它,人们往钟中心的一个孔里扔小额硬币,这个孔似乎是特意用来接收硬币的。

流动的小贩
在中国,理发师和美发师不是两个分开的职业类别,同一个人做所有相关工作;在街上很容易通过他们简单的外表和工具认出这些从业者。他们肩上扛着一个杆子,杆子两端,一头是一个带多个隔层的木圆柱盒和一个杯子,另一头是一个带抽屉的长凳,兼作柜子。肥皂放在顾客中传递的一个小盒子里,用热水和一块灰色、不太好看的小布洗脸。洗完脸后,理发师刮脸到脖子,用一种水清洁毛孔,去除堵塞,然后给顾客梳头,作为服务报酬,只需要三个苏(旧时法国等国的货币单位)。

骆驼商队
蒙古的骆驼从九月到次年五月成群来到这里,运输煤炭、石灰、石头、带槽的瓦片、谷物和其他各种物品。它们承载的货物至少有 300 公斤,行程结束后,前往有草的地方,休养三个月。夏天在北京的骆驼是很牺牲的动物:被剪毛后,变得光秃秃的,被雨水淋透,悲惨死去。
. Pekín_1_e957a22f25038066d96f506c48d6cc4c.jpg)
西什库教堂
在道光皇帝(受其父遗命登基)时期,允许传教士像以前一样自由传教和管理。然而,在那位皇帝统治末期,对传教士的信任消失了,他们的处境变得危险,直到签订和平条约才结束。1860 年,法国人重新获得了在北堂的土地,那里曾有一座教堂,后来被拆除,材料用于建造宫殿,供一位后来放弃的王子使用。1867 年,在蒙托邦主教的倡议下,开始在那里建造一座临时小教堂,后来孟振生主教打算在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支持下重建大教堂。1887 年的项目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建于 13 世纪,内部有 40 英尺长的中殿和十字形耳堂, nave(中殿)高 17 米。主祭坛很华丽,是现任法国主教樊国梁的住所。

碧云寺
北京的碧云寺是北京最美丽的寺庙之一,值得一看。它位于 Tseng-pou 门附近,在一个有 30 英尺高小丘的庭院里,有一个漂亮的纪念碑。它是由万历皇帝在 1572 年建造的,当时他刚登基,就下令建造这座寺庙,并给予大量捐赠。寺庙的入口在东边,很有特色,门廊上有大狮子,后面是一个有三个门的院子,通往主庭院,那里有三个大露台,中间的最高,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院子铺着大理石,有漂亮的盆栽,水从龙嘴里流出,注入大水池,水池里有天鹅、鸭子、鱼和神秘的鸟。

天宁寺塔
在天安门附近,矗立着这座寺庙的塔,它的建造要归功于 Tang 皇帝及其继任者,他们虔诚,希望通过它获得祝福。它和其他塔一样,是为了纪念 Han 皇帝。它是在明朝永乐年间建造的,用于存放 Agustase 皇帝的遗物,他是第一个下令在塔周围建造寺庙的人。塔高 250 英尺,周围有回廊,回廊里有佛像,每月 8 日会点亮 100 盏灯祭祀佛。每个侧面只有四个面。塔和寺庙已经存在了 3400 多年,虽然都已破败,但土地状况还不错。

贵族的葬礼
中国家庭最严重的事件之一,同时也是一场真正的盛宴,就是贵族的去世和葬礼。这个行为如此庄严,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从死者去世那一刻起,直到最终安葬,都有复杂的仪式。首先,要准备棺材,然后进行防腐处理,之后放入灵堂,亲友们穿着特定的丧服前来吊唁。之后是出殡,有众多随从,抬棺的人、送葬队伍,还有确定下葬时间和地点的仪式。此外,还有频繁的后续祭祀,因为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会留在坟墓里。例如,同治皇帝(1875 年去世)的棺材,在等待九个月后才最终安葬,之前有很多仪式。
. Pekín_1_a0fc4050d952b406f6eb0261f749a3e7.jpg)
葬礼(物品)
当病人呼出最后一口气时,会给他穿上最好的衣服,以便在众神面前得体,同时,会准备各种物品,如纸糊的东西,和棺材一起前往墓地,希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能有和生前一样的舒适。棺材很沉,由 32 个人抬,同时,家属在旁边,由一个人拿着死者最喜欢的物品,通常是扇子和烟斗。灵牌由一个近亲拿着,后面跟着乐队,前面有举着绿红幡的人,上面有文字,向路人宣扬死者的美德。
_1_f004497c1b7b2f655f7d9b067e2cd958.jpg)
葬礼(音乐)
由于这是一场由有学识的人参与的此类性质的葬礼,音乐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如果考虑到即便在欢快的旋律中,这个国家的音乐也常因忧伤的旋律而意味深长、令人动容,就不会觉得不合时宜。在有音乐的葬礼上,似乎所有民族都是兄弟,因为正如最文明民族的习俗一样,这也存在于探险家们首次接触的民族中。确实,声音的和谐适合所有情境;因为无论事情是喧闹还是凄凉,都无法抗拒音乐艺术的魅力。
. Pekín_1_fef82550e875c93062318ba58b0ea795.jpg)
葬礼(灵车)
灵车停在离房子几米远的街上,因其相当大的体积,完全挡住了道路,有时还会阻碍车辆通行。送葬队伍的规模根据死者的社会地位而变化:如果是一位高级官员,场面会很壮观。队伍由各种乐器的声音引领,还有轿夫、马匹、仪仗、各色各样且数量众多的伞,似乎永无止境。送葬队伍要走好几天,才到达墓地,而且经常要走几十公里的路。在中国北方,众多的墓地给广袤的平原增添了悲伤的单调感,而从秋天开始,柏树的绿色为那片延伸至地平线的黄色土地增添了一抹亮色。

居庸关云台
在通往南口附近陵墓的峡谷入口处,矗立着一座古老的牌坊,带有低矮的山墙和满是精美雕刻的檐壁,其外墙上有铭文,就像巴黎的星形广场牌坊。之后道路与一条湍急的溪流交汇,溪水在雨季时奔流,从道路的一个急转弯处,可以看到长城,它的城墙沿着所有的山丘延伸。这座牌坊是为了纪念金王朝的一位皇帝而建,就在那场为征服中国铺平道路的大战发生的地方,这个地方被称为居庸关。

北京与南口之间山区的骡轿
从长城到南口的道路以其会让旅人疲惫的山地而著称,这里是商队歇脚的地方之一。这个地区的地貌和气候与南方地区相似: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下雪,晚上会结冰,而白天则很暖和,就像仲春时节;这里可以看到蒙古山脉的第一座山峰,海拔约 1000 米。
南口是一个大镇,有漂亮的客栈,旅人可以在那里找到很好的住宿,还有大量的骡子,其外形很野性,配备着简陋的鞍具,还有被遗弃在各处的骆驼,它们无法用鞍具驮运,因为山路的崎岖。
至于居民,他们被高高的灰色城墙包围着,很贫穷。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到达著名的明陵,它们位于第一批山丘的脚下。

长陵前的神圣功德碑亭
辽和金王朝的陵墓在距离北京 57 公里的西山,非常有名,但如今只剩下废墟。而明陵则相反,是保存完好的真正纪念碑,有无数的松树、柏树,还有很多柱子。明朝时期,皇帝们,除了被俘虏的英宗,都葬在这里;但他的陵墓没有和其他陵墓在一起,因为他实际上不是皇帝。再往北三公里,开始有一条长长的大道,通向永乐皇帝的陵墓,它是所有陵墓中最大、最美丽的。

十三陵牌坊
这座宏伟的凯旋牌坊高约 30 英尺,宽 26 英尺,全部由大理石制成,分为五个独立的拱道,每个拱道都有柱子支撑。皇帝(永乐皇帝)的灵车通过中间最宽的拱道,两侧的拱道供普通车辆和行人通行,最边上的两个拱道非常狭窄,几乎无法通行,且没有实际用途,只是为了对称。牌坊上有大量的雕刻,展现了各种人物形象,有的在跪拜,有的在行进,还有各种动物,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从柱子底部到顶部都有装饰。皇帝的雕像位于中间拱道上方,旁边有侍从和象征皇权的物品。这座牌坊是在皇帝去世后,由他的儿子下令建造的,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使用了最好的材料,召集了众多能工巧匠。建成后,它成为了通往陵墓道路上的重要纪念物,彰显了明朝的伟大,也是中国艺术的杰出代表。

十三陵神道
我们之前提到的令人赞叹的单体雕塑,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能让旅人对那条没有树木、空旷的大道产生疑问,大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石象等大型石像,像队列一样沿着道路方向排列,分布在道路两侧,有明显的多样性,逐渐让人心生对陵墓的敬意。它们似乎是特意摆放来唤起对往昔辉煌的回忆。

十三陵神道
当旅人靠近陵墓所在地时,道路两侧先是动物雕像,然后是一些人物雕像,象征着对皇帝的敬仰,代表着在政府中担任要职、负责司法管理的官员阶层,这是一个需要证明才能方可晋升的类别。显然,野兽象征着忠诚、力量和敏捷。随着距离陵墓越来越近,雕像的价值按精心计算的比例增加,让精神为向在过去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王朝致敬做好准备。
本文作者为书途,转载请注明。